咨询热线:400-066-2698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来源:米乐m6网页 发布时间:2024-10-17 21:19:23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其中主要为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提供系统集成及干粉砂浆第三方系统服务。
公司近年来对上述产品做物联网化升级,推出称重物联网适用元器件、软件及系统集成品。
应变式传感器、系统集成产品 2022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52%、20%。
随中国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深入,对多传感器融合的需求将持续加深,对多变量的收集、测量、发送信号和指令一体化的系统需求会持续增加,因此多传感器融合是重大命题。
目前公司的动态表明其正积极做出响应这一时代趋势,且规划清晰,子公司的融合态势较好,我们预计实现的概率较高。
公司的多物理量融合总共可划分为三阶段,一是成为单一物理量龙头,二是物理量多样化,三是实现多物理量深度融合。
人形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具体应用,公司作为力传感器稀缺标的,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2022 年特斯拉推出 Optimus,2023 年宇树科技、智元、小鹏汽车等公司也纷纷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三星、华为和腾讯等国内外大厂也宣布布局人形机器人,在生成式 AI 的加持下,具身智能具备较高的落地可能性。
人形机器人将采用力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传感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与外界的交互,传感器单机价值量有望超万元,其中壁垒最高的是力觉传感器,公司作为应变片传感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布局六维力矩传感器,通过收并购融合机器人必备的多种传感器,有望在人形机器人时代打开增长空间。
公司核心产品为应变式传感器,根据所用弹性体材料及应用场景需求,公司已拥有较为丰富的应变式传感器产品矩阵。
2016-2022 年,我国应变式传感器产量由 509.2 万只增长至 1122.5 万只,需求量从 568.2 万只增长至 1211.2 万只,产量随需求量增加而增长。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应变式传感器产量小于需求量,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从市场规模看,随着产销增长,国内应变式传感器市场规模稳健扩大。2022 年我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30.57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5.8%。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称重传感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众多厂商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随着测力传感器及称重传感器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我国应变式传感器行业发展前途将不断向好。
据《中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运营现状研究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 年)》,公司与中航电测分别占据我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 25%/50%。
国内企业虽在中低端市场占据大部分市场占有率,但在工业控制领域,高端产品仍由海外企业主导,仍存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公司仪表业务主要为与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相配套的称重仪表。除称重仪表外,公司进一步衍生其他种类仪表,包括工业控制仪表、点阵大屏幕等非衡器仪表。
化工等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升级及智能化、自动化需求的提升,会对工业装备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带动仪器仪表向多功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据中商情报网预测,2023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营收可达 9230.2 亿元,同比增加 3.9%。公司高端仪表产品占比提升,预计仪表业务的毛利率和单价望小幅提升。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利用互联网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推进。中国工业物联网也将在政策和需求的一同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头豹研究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2022 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由 12121 亿元增长至 21329 亿元,未来 5 年仍将以 10%的增速增长。
根据感知层传感器所感知物理量的不同,物联网可分为称重物联网、视觉物联网以及温度、 湿度、角度等其他物理量的物联网应用。
称重物联网指的是其感知层的传感器主要测量物体或过程的重力信息的物联网,主要由数字电子衡器(轨道衡、汽车衡、电子皮带秤等)、红外摄像仪、数据/视频通讯模块、GPRS 模块、数据服务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组成。
公司已经建立十大物联网事业部,通过投资和并购重点布局了不停车检测、锂电、起重机 械、无人值守、智能物流和仓储与工业机器人领域,计划打造成为物联网平台型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物联网战略”,对传统产品做物联网化改造,着力研发数字传感 器、仪表,实现其通信与交互功能,并推出了称重物联网适用元件、软件及系统集成产品。 公司将不断深化推进物联网战略,致力于成为称重物联网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的汽车衡物联网具备 W1501、W1503、W1504 多种型号,W1501 在感知层利用物联网仪表 D39-X,实时上传称重数据及设备正常运行数据,监控设备变化包括故障、作弊、调整等信息实时以短信方式通知用户手机,上传到数据处理中心之后,在手机端和 PC 端提供软件支持,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公司物联网系统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并可适配不相同的领域需求,含生活、执法、工业生产等领域。
➢ 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在低功耗、无线、宽环境、高精度、动态、多物理量的传感器研发方面享有技术及应用案例储备,包括: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多功能仪表 D28、公磅一体机、无人值守称重系统、不停车检测系统、干粉砂浆仓储的信息化等;处于研发阶段的项目包括:多物理量传感器、设备生命周期预测、医疗物联网监控项目、智慧工地和物流物联网等。
➢ 产品推广优势:在物联网市场推广方面,公司较早进行了布局,并建立了差异化用户策略。针对战略性合作伙伴,制定了单月视频会议沟通、双月现场见面洽谈机制,公司对其战略变革所需的顶层设计、执行力培训、后台搭建、“制造公司制作过程执行系统”软件、服务器技术提供、区域保护、产品定制、工业物联网产品推广、设备智能化、大数据等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对于一般客户,公司重点为其提供无人值守和软件产品,帮助客户提升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进行产品保险和大数据支持。
➢ 成本控制优势:首先,严控采购成本。物料采购全面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整体实行就近采购、合同采购、货比三家、先核价后采购、先请购后采购等原则。其次,以自动化、信息化降低人工成本。
公司推进设备、工艺、流转三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已有自动贴片、自动测试、自动激光焊接等多条流水线投入运行。
最后,以管理优化降造成本。公司践行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生产策略,在设计源头进行成本控制,采用产品经理管理模式,对产品设计根据需求进行成本核算控制。
拥抱工业自动化趋势,公司积极布局多传感器融合平台,总体规划可分为三步,目前进展近半。
➢(1)单一物理量头部:阶段 1 目标已达成,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力传感器市占率约 25%,公司目前已经是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
➢(2)2023-2025 年:1-N。①挖掘多物理量融合的应用场景,包括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②从单品类物理量向多品类扩展。
➢(3)2025 年后:多物理量深度融合。多物理量融合本质是对电信号的解码,目前公司正与杜克大学的博士团队合作研究多物理量多传感器融合平台,为下一步战略升级做提前铺垫。
公司旗下威勤电子开发数字传感器技术平台,此平台对传感器及敏感元件物理信号进行抽象提取,提炼出普适性比较强的传感器信号链和数字化通道,解决了通用性、稳定性、成本和可靠性问题。
集团赋能中心,提升收并购效率。公司近年来重视收并购相关工作,目前已经拥有 32 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 8 家。子公司间可以通过协作开发、客户共享等方式加深资源共享与业务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收购效率。
相似的,在汽车电子巨头大陆集团的业务拓展中,战略收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大陆集团通过并购从单纯的橡胶企业切入汽车电子市场这一成功案例,或可以成为柯力传感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借鉴。
公司战略布局多物理量,“温度+电量”“压力+重力”等子公司间业务开启融合。
基于应用场景的有限空间、有限成本,以及不同物理量传感器间的协同互补,传感器存在明显数字化、融合化、一体化的趋势。
公司要求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被投企业之间展开业务合作,目前已将“温度+电量”以及“压力+重力”两对天生孪生的物理量实现了融合。
公司 23 年 9 月以 3500 万元对价收购华虹科技 52.77%股份,且华虹科技承诺 23、24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 1500、2000 万元。
23-25 年处于公司收并购多物理量阶段,我们预计公司对各投资对象均会要求相应业绩承诺,进而保障 23-25 年业绩的稳健增长。
温度和电量天生孪生,压力和重力天生孪生,未来更多物理量的融合可实现客户资源共享、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加业务覆盖能力等效果。
未来公司多物理实现融合,可逐步提升对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等场景的服务能力。
柯力传感与基恩士情况相似。公司在国内主要采用直营形式进行销售,有利于挖掘产品附加价值,同时建立高效的产品开发体系,使其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竞争力。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接近 10%,高于可比公司中航电测。
此外,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外延并购,有望通过并购实现多物理量的发展,拓展业务至更多行业与领域。
这些与基恩士的历史发展进展类似,有望复刻基恩士的成功路径。光学单一物理量行业名列前茅,外延并购助力业绩增长。
1980 年基恩士开始销售光学传感器,并在两年后决定退出利润率仅为 20%的自动线切割机市场(远低于利润率为 40%的传感器业务)。随后在光学传感器业务上飞速发展,成为行业领头羊并成功上市。1985 年,基恩士将业务拓展到美国并在当地成立销售子公司。
2016 年至今,基恩士在全球各地开设子公司进行业务拓展,并通过独特的 “直销体系”提供更细致的客户体验,进一步提高在世界各地客户群体中的口碑与知名度。
实现多物理量共同发展,逐步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基恩士不满足于仅仅生产光学相关产品, 逐步将业务领域向汽车、底盘组装、金属、塑料和钢材等延伸领域。
直至现在,其产品矩阵中除光学传感器外,还包含了如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产品,实现了多物理量的共同发展。
同时,基恩士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将光学技术拓展至多个应用领域,如制造激光刻印机、激光扫描仪、图像尺寸测量仪和安全门开关等。
各传感器分属于迥异的学科类别,因此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高强度研发投入。传感器边际成本较低,但想要赚取高毛利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因此必须把握好销售端,以挖掘新产品需求并充分表达产品的核心优势。
创始人滝崎武光认为,基恩士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通过直销模式与客户建立双向的信息流有助于将产品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客户。
与此同时,具有专业经验的销售人员(大多为理工科专业人才)也可以从客户反馈的大量信 息中发现新的潜在需求,从而更高效地改善与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同时没有代理商的反复询价,使得产品也具有高额毛利。
根据基恩士年报信息,其 2021 年销售和管理费用占 总收入 27.6%,2022 年销售费用占 24.5%,2023 年销售费用占 25.4%,高于研发费用占比。
基恩士官网显示,其产品按照通用目的进行工程设计,因此可以适用于多个行业或领域。2022 年基恩士研发费用率为 2.40%,主要原因是产品标准通用程度较高,因而相应研发占比较低。另一方面,直销模式使基恩士能从客户和市场反馈中及时发现需求信息。
基恩士披露,其 70%的新产品在推出时为世界或行业首例,从而形成引领市场需求的研发优势,形成研发设计壁垒。
利用规模效应,在产品通用性研发特点基础上,基恩士降低研发投资风险,形成资金规模壁垒。
基恩士提供传感器在内的解决方案服务,过去十年研发费用率不到 5%,而同行的研发费用率几乎都在 10%- 20%左右的水平。
每一次新品研发投资,即使产出较低,但依靠通用化的产品设计,依然能够向市场推广新产品,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比,从而形成资金规模壁垒。
在夯实光电、光纤等光学传感器及系统的研发基础上,基恩士将可迁移性强的数据源、应用场景特点及研发思路应用至其他物理量,从而实现了位移、视觉等传感器的技术升级,同时基恩士将光电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系统的技术优势也延伸至了测算系统、控制系统等其他领域。
基恩士仅负责研发与销售,生产 100%外部化代工。基恩士重构了产业链分工,没有设置生产部门,其产品中 25%由子公司 CREVO 进行生产,剩余产量外包给其它合作企业及代工厂。因此向研发与销售部门倾斜了更丰富的资源,2023 年,基恩士超过 55%的费用使用于销售与管理。
营收稳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近十年来,基恩士业绩整体保持向上增长的态势,从 2013 财年的 2178.29 亿日元增长至 2023 财年的 9224.22 亿日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15.68%;净 利润从 675.78 亿日元增长至 3629.63 亿日元,年复合增速为 19.52%。
基恩士盈利能力强,常年维持高毛利率。近 10 年来,基恩士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处于超高位并仍保持稳固向上增长的态势,2013 财年至 2023 财年基恩士毛利率从 75.53%提升至 81.82%,净利率从 30.31%提升至 39.35%;毛利从 1645.23 亿日元增长至 7547.32 亿日元,年复合增速为 16.52%。
机器人主要零部件中,传感器毛利率处较高水平。经测算,重点公司传感器业务毛利率均值超 40%,电机、减速器、齿轮、轴承和电池 2022 年毛利率分别为 39%、29%、25%、18%、17%。
传感器业务具备较高性价比,并购重组战略机遇来临。汽车电子巨头大陆集团曾在 2007 年以 114 欧元的价格并购了西门子旗下的威迪欧公司,该公司在行业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有较高的增速与盈利能力,大陆集团凭借此次收购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而柯力传感所在的传感器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公司有望通过投资收购多家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子公司并进行多方位赋能的方式持续增强盈利能力,领先于行业。
锚定机器人“一体式”传感器布局:从单一力学传感器走向全方位传感器。据公司 2023 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寻求“人形机器人”所涉及的触觉、视觉传感器的投资机会。
截至 6 月 底,公司已储备若干个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的机器人传感器种子项目。机器人传感器价值量高,仅龙头公司有望获得规模效应。
据柯力传感公众号显示,特斯拉机器人硬件成本中,运动控制零部件(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结构件和功能件分别占比 40%/30%/30%。
龙头公司可通过设计、研发、定制、代工、投资等方式在碎片化、差异化的实现多物理量规模效应,如日本基恩士公司实现近 80%产品毛利率维持规模效应。
我们认为,外延并购触觉、视觉传感器等高壁垒传感器可以为公司带来以下优势:
触觉传感器:作为视觉的补充,可利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软硬等物理性质,并进行机器人抓取。作为基础设备,触觉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柔性皮肤、智能座舱及可穿戴设备等场景。据 VMR 测算,2021 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已超 112.5 亿美元,预计将于 2028 年达到 260.8 亿美元,实现年均增速 12.8%。
视觉传感器:据 GGII 预测,2021-2025 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由 138 亿元提升至 349 亿元,其中 3D 视觉市场规模将达 57.52 亿元,年均增速 49.5%,而 2D 视觉市场规模将达 291.51,年均增速 23.2%。
➢ 为业务模式转变提供新可能,如从提供单一产品转变为提供“组合式产品”方案。
一般情况下,机器人需结合视觉、触觉,以使机械臂运动到指定区域,完成抓取物体的任务。
我们认为一旦公司具备生产视觉、触觉、力学传感器的能力,可推出“组合式”产品方案,进而可以有效结合不同种类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优势互补,为客户解决多传感器融合提供新方案。
同时,一定程度上可将单一产品降本增效的难度,降维至多品类产品组合上,有助于实现机器人所用传感器的经济性。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除应用于机器人行业外,还可应用于汽车行业的碰撞测试、轮毂、座椅等零部件测试及航空航天、生物力学等领域。
据 GGII 测算,2022-2027 年中国市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由 8360 套突破至 84000 套,年均增速超 60%;市场规模由 2.39 亿元突破至超过 15 亿元,年均增速超 45%。
制备六维力传感器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涉及设备、工艺、零部件等方面。同时,为确保六维力传感器的精确度,不仅需要高精确的解耦算法,还要事前进行精准的标定。
a)应变片是力矩传感器核心零部件,以关节力矩传感器为例,需要在弹性体上布置 15-20 个应变片(纯六维需要 30-50 个应变片),占到力矩传感器成本的约 50%。
b)应变片生产壁垒极高,其中主要为敏感栅,需要进行光刻、腐蚀等工序,设备基本需要进口且面临封锁压力。
➢ 壁垒 2-生产需精细化管理:由于应变片焊接对精细度要求更高,该部分短期内较难用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替代,需要对应变片进行人工点焊,导致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约 20%。
➢ 壁垒 3-六维传感器需更强的弹性体设计能力:尽管弹性体仅占力矩传感器成本 10%左右,但其结构设计是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刚性、动态性能、维间耦合等最关键的因素。由于一维、二维产生的干扰力很少,测量相对容易。
六维条件下干扰力增多,解耦需要更强的算法支撑,弹性体结构的设计难度(包括贴片位置等)显著提升,此外对机械加工等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设备:目前六维联合加载设备虽无标准产品可直接采购,但为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必要条件,一般为六维力传感器厂商自行研制。六维力传感器制备时,需专门的设备进行六维联合加载标定。使用一维加载设备只能施加 1-2 个方向的载荷,易导致标定后的传感器准度性能较差、串扰较大。
b)工艺:标定难度较一维力传感器大幅提升。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过程中,需采取六维联合加载方式(同时加载三个方向的力和三个方向的力矩),才能实现 0.5%FS 以内的准度。相较标定仅需 9 个样本点的一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进行六维联合加载标定时需要 531441 个样本点。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较高,具备批量化产品供应的厂商较少,行业龙头主要为欧美及日韩厂商,国产六维力传感器与海外厂商传感器在部分方面仍存在技术差距,各厂商下游应用领域差异较大。
根据高工机器人统计,2022 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国产化率近 80%,国产化率提 升仍有空间。国内市场销量前五分别为坤维科技、ATI、蓝点触控、宇立仪器、鑫精诚。其中坤维科技市占率超 50%。
目前,海外主要厂商包括 ATI、HBM、Vishay、OnRobot、Robotous、Sintokogio 等,国内厂商包括坤维科技、宇立 SRI、海伯森、鑫精诚、柯力传感、蓝点触控等。其中,坤维科技六维力传感器准度(含串扰 crosstalk)可达 0.3%-0.5%FS。
宇立的产品已进入海外核心客户供应链。海伯森 HPS-FT 系列六维力传感器获得全球协作机器人大厂(universal-robots)独家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UR+” 官方认证的高端智能化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柯力传感的六维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抗偏载能力强、维间耦合小等特点,目前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
其中,1)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维间解耦等关键性能;2) 敏感元件:敏感元件特性是直接影响力学感知系统性能参数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应用六维力传感器主流为应变片式,未来小型化趋势或加速压电式发展。根据力学感知系统检测方法,共有电阻应变式、光电式、压电式、电容式等,每个方法检测力/力矩的机制原理不同,所具备的优劣势也各不相同。
➢ 电阻应变式:硅/金属箔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稳定性、刚度、信噪比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
➢ 压电式:与电阻应变式结构相似,但其以半导体应变计为敏感元件材料。在受机 械力而变形时,基于材料的压电效应进行测力。
基于压阻效应的硅应变计灵敏度较传统电阻应变计约高出 10-20 倍,但体积只有其 1/10-1/5。
目前多维力传感器直径(或高度)多在 50mm 以上,难以通过结构创新实现多维力传感器 小型化,而选用小尺寸的(体积)的敏感元件组装或可实现多维力传感器微小化。
作为应变式传感器头部企业,公司具有多项力传感技术积累,含三维力、六维力传感器等多维力传感器专利。
公司拥有多项涉及力传感器装置、组桥电路设计的专利,并分别于 2012 年提出《一种应变式的六维力传感器》专利,2017 年提出《一种组合式三维力传感器》专利。
自动化装配能力或将助力公司赢得市场先筹。在压力传感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需将应变片装贴至弹性体的力敏感位置,而应变片粘贴位置会对传感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人工贴片存在较大的难度:1)人工处理的不确定性 2)传感器种类多样,增加贴片工序的复杂度。目前公司设计有应变片自动装配系统,采用高精度相机部件代替定位传感器,提高了装配的精度和一致性,更为未来力传感器的规模量产奠定基础。
2019-2022 年,公司营收始终保持正向增长,CAGR 为 9.4%。2021 年公司营收同比变化+23.44%,主要系工业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叠加福州科杰全年收入(福州科杰从 2020 年 11 月开始纳入合并报表)并表所导致的系统集成业务大幅增长 68.88%。2023Q1-Q3 公司营收 8.06 亿元,同比增速下滑至+0.45%,主要系国内外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收缩所致。
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近 3 年最低,主要系原料成本及运费上涨所致。
自 2021 年后,公司销售毛利率逐渐回升,并于 2023Q3 达到 43.67%,主要系 1)成本控制及原料采购成本下降;2)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端仪表占比。
公司销售净利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并于 2023Q3 达到历史最高值 28.55%。
2021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仅为 24.84%,同降-1.93pct,主要系疫情导致原材料成本&运费费用升高所致。
2020-2021 年,公司良好控制销售费用水平,保持业内较低水平,始终低于相似主营业务收入结构的中航电测。
公司管理费用率控制良好,低于多数同行,而研发费用随公司生产经营逐年增加。
2019-2021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整体走低,主要系公司营收稳健增长所致。其中 2021 年,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23.44%,管理费用率达历史最低。
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率暂时回弹达阶段性高点,主要系 2021 年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长系同期营业收入增加叠加原材料涨价所致。
2021 年后,经济复苏不达预期,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存货周转率进一步下降。
2019-2020 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但自 2020 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导致应收账款中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提升。
2022 年应变式传感器业务营收 5.54 亿元,同比-4.7%,销量 299.36 万支,同比+4.1%,增幅显著降低,系疫情影响。
考虑公司应变式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称重领域,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宏观经济情况相关,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应变式传感器销量将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增速分别为 10%/6%/5%。
2022 年仪表业务营收 1.02 亿元,同比+25.4%;销量 18.56 万台,同比+6.1%。公司仪表产 品主要是与应变式称重传感器配套的称重仪表,同时也有发展其他非衡器仪表。
由于下游应用场景发展成熟,预计 23-25 年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分别为 8.0%/7.0%/6.0%,由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我们预计仪表业务单价及毛利率也会提升,23/24/25 年单价分别为 578/607/637 元/台,毛利率分别是 44.9%/45.0%/45.2%。
2022 年系统集成业务营收 2.1 亿元,同比-20.8%,主要受疫情影响。
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应用场景主要包含不停车检测和猪场,今年猪周期下行,整体系统集成下游处于平稳状态,预计 23-25 年增速分别为 0%/5%/5%,毛利率与去年疫情相比总体有望持平,预计 23-25 年毛利率分别是 39.0%/40.0%/40.0%。
2022 年 1.2 亿元,同比+459%,新增近 1 亿元,主要系包含了新购入的子公司,如久通和 太平洋。
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称,公司将实现每年主业控股型 2-3 家,参股 3-4 家,储备十五个以上项目,完成投资总额 3-4 亿的投资节奏,因此预计 23-25 年的营收分别为 2.1/5.5/9.5 亿元。
其中,2023 年收购华虹科技且预计将并表,据公司公告显示,华虹科技 2022、23H1 收入分别为 1.13、0.52 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0.15、0.07 亿元。
2022 年营收 0.29 亿元,同比-33.3%。由于公司募投资金已结项,且下游主要针对于房地产行业,受疲软的房市影响,公司该业务预计 23-25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0%/-10%/-10%。
由于产能利用率下滑,该业务毛利率预计将持续下滑,预计 23-25 年毛利率分别是 26.7%/23.7%/20.7%。
在公司营收稳定增长条件下,公司将为多个子公司拓客,预计前期将提升销售费用,预计 23-25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5.5%/5.5%/5.3%;并入子公司后,将对子公司进行组织框架调整等,要增加管理费用,预计 23-25 年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7.0%/7.0%/6.8%。
公司开展多物理量业务,预计将维持较强的研发强度,预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0%/8.0%/8.0%。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在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达 70%以上,主要为钢材、 底座、应变计等。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将不利于公司控制成本。
汇率波动风险。公司部分收入为以美元结算的外销收入,汇率波动不仅会对公司所持外币资产造成影响,而且会影响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竞争风险。相较于海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在研发能力、高端产品、资本实力等方面仍存差距,若未来公司不能及时把握市场主流动向提高自身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可能会在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投资并购风险。对外投资本身便涉及诸多风险,如企业估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业绩风险等,进而可能会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技术路径风险。机器人采用力传感器可能有多种方案,若采用压电式传感器或较多采用低维力矩传感器等可能会引起市场弹性低于预期。
10月15日,一则关于航空测评网红主播“小虎行”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强迫志愿者摘口罩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小虎行”的短视频账号10月16日已被禁言,其所发布的视频内容已全部清空。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6日22时0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0.90度,东经84.13度。
梅艳芳100岁母亲被申请破产!嫌每月23万元不够用,曾试图一次性取出7100万遗产
据港媒15日报道,梅艳芳的100岁母亲覃美金因拖欠诉讼费被起诉,律政司司长申请梅妈破产。据悉,梅艳芳2003年去世后留下4条遗嘱,梅妈每月可领7万生活费,在其去世之后剩余的财产将被捐出。
南都讯 记者覃仕林 吴春熠10月16日,网络流传一则“网红机场强迫志愿者摘口罩,拍视频威胁还扬言要亲自动手,路人大哥一把打掉其手机”的视频内容。视频显示,疑似航空测评网红的“小虎行”在深圳机场直播强迫志愿者摘口罩,拍视频威胁还扬言要亲自动手,有路人劝阻后一把打掉其手机。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7日06时23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北纬41.11度,东经78.53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警方通报“四川启动2.15万亿,成都大规模拆迁”:利用AI生成虚假信息,4人被行政处罚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曾经被认为是我国重要优势的“人口红利”,跟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渐消失。专家们预测,中国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这一现象将对社会每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一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呢?
1993年12月31日,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的死刑犯李红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将面对的就是无情的枪口。然而,就在这个绝望的夜晚,李红涛发明出了一个“神器”,让他逃过了死刑,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谁也没想到,一个死刑犯在未来居然成为了科学家。
然而,演艺事业巅峰之际,接二连三的丑闻,撕碎了她“清纯”的虚伪面具。年仅18岁结婚暗中生女,曾与潜逃20年的罪犯,同床共枕了4年。